首页

艾丝女主视频下载

时间:2025-05-29 21:23:06 作者:中国国防部:美国“金穹”系统犹如打开潘多拉魔盒 浏览量:92412

  “东西方文化都基于各自的传统而产生,通过对话便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共同之处。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交流与对话的平台,让我们一起探讨对现代世界的共同关切。”在近日举办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上,国际哲学院院士、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哲学系教授赫尔塔·纳格尔—多斯卡尔说。

  此次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报社、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河南郑州,围绕“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主题深入交流,并发布了《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郑州宣言》(以下简称《郑州宣言》)。

  搭建文明对话平台

  河流是文明的摇篮。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分别孕育了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每一种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留下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了人类文明百花园。

  位于非洲东部的乌干达,是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的发源地。乌干达驻华大使奥利弗·沃内卡专程来到黄河之畔参加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黄河厚重的历史文化令她印象深刻。“论坛意义重大,它向世界展示了大河文明,展现河流对经济、文化、旅游等产生的巨大影响,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聚在一起交流思想,思考如何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奥利弗·沃内卡说。

  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主论坛、4个分论坛、圆桌会议、考察体验、黄河文化月、中外媒体黄河行等多项活动,多角度展示黄河流域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果、中华文明探源重要成果、世界大河流域文明研究成果等,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与主论坛“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主题相呼应,4个分论坛分别围绕“世界大河文明的多样性与交流互鉴”“中华文明与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深化世界各大河流域文明的比较研究。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交流平台,在文明对话中汇聚了不同的观点和思想。”美国耶鲁大学的玛丽·伊芙琳·塔克教授和丈夫约翰·格里姆教授一起来参会,感触颇多。“开启文明的对话,就是在求同存异中努力开创更美好的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时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大势所趋。良好的国际关系离不开相互理解,对各自文明特点的阐发是理解的基础。”深圳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学院院长景海峰表示,文明对话能促进相互理解、彼此借鉴,推动新的文化创造。

  与会专家学者经过深入探讨,达成共识,发布了《郑州宣言》。《郑州宣言》提出七大倡议,包括“倡议尊重各大河流域的文明特性,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倡议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大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倡议保护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实现文明和生态和谐共生”“倡议发挥古代文明的时代价值,促进人类社会现代文明发展”“倡议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等。

  彰显开放创新精神

  “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包容是孕育创新的前提,包容才可以开放,才可以不断地创新。”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中江教授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正是由于开放包容、持续创新而形成的。从先秦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百家争鸣,到汉代经学、魏晋玄学的发展,唐代产生多个本土化佛教宗派,宋明时期新儒家的兴起催生出众多学派,近代以来广泛吸收西方的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既有自我的主体性和自身的连续性,又有兼容并包的气度,外来文化被不断吸收到中国文化的体系中,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付永旭说,黄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从不拒绝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这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性。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8000年左右,北方的粟作农业和南方的稻作农业已经传入中原地区,为当地人所采用。农业的多样化发展使人们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从而催生出发达的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宫市制度、思想信仰等,大多数是在黄河流域形成的。6000多年前黄河中游地区出现了龙的形象,反映了黄河先民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信仰。5000多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房屋就体现出中轴线、左右对称的理念,发展到后世,便有了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冶金术在西亚主要用来制作小件的工具和武器,距今4500年左右传入中原后,中原人民将其与中国传统制陶技术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用陶范铸造青铜容器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夏商周王朝形成了用青铜容器和乐器来代表等级身份的礼乐制度。中原礼乐制度辐射到长江以南等广阔区域,为历代王朝所传承,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在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开展世界文明之间的对话,有助于清晰地向世界阐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发掘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绵延不断的内在动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姚新中说。

  感受黄河文化魅力

  郑州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区域之一,是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主要实证地之一。此次论坛为与会嘉宾精心设计了实地考察线路,并组织了“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外媒体黄河行活动,让大家深入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

  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一件件文物诉说着商王朝开国之都“亳都”的故事。“看到这些文物,可以想象几千年前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俄罗斯巴什基尔电视台记者马琳说。

  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出土的“金覆面”吸引了大家驻足欣赏。这是中国境内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金覆面”,自去年9月发掘出土以来首次公开展出。“金覆面”为扇贝形结构,可能寓意着对扇贝顽强生命力的崇拜。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富成说,“金覆面”是商代高等级贵族墓葬中一种新发现的礼制文化现象,为四川三星堆、金沙遗址黄金面具的来源提供了可靠的文化线索。“金覆面”及金泡等黄金制品的发现,反映了东西方黄金文化的交流互鉴。

  穿过绿意葱茏的沿黄生态廊道,走进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恢弘的炎黄二帝巨塑、青铜大鼎、中华百位历史名人群雕等生动展现了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在黄河博物馆,外籍记者们把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恩慧围在中间,听她讲解黄河之名的由来、黄河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我知道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两岸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对于这条河流,人们充满敬畏之情,加强环保和治理,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来自英国的记者路易斯·泰勒说。

  位于登封“天地之中”的观星台、测景台是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中心。得知元代郭守敬通过在观星台的实地观测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马琳不禁惊叹道:“这么古老的建筑居然能发挥这么先进的作用,真是太神奇了!”

  来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树龄约4500年的将军柏、先圣殿、讲堂、道统祠、藏书楼等讲述着中华文脉的传承。在先圣殿,中国网西班牙语频道记者潘阿里面对孔子塑像行了一个标准的拜师礼:“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向孔子行拜师礼,表达我对中国文化的崇敬。”

  嵩山少林寺是举世闻名的禅宗祖庭、功夫圣地。“我特别喜欢少林寺,来之前很期待。”韩国记者金恩智说,“欣赏了精彩的少林武术表演,那种奋不顾身的武术精神很让我震撼。”

  巩义北宋皇陵、石窟寺、杜甫诞生窑……看到这些文物古迹历经千年仍保存良好,巴基斯坦《每日邮报》中国区负责人马慕月赞不绝口。

  “这次行程让我真正感受到中华文明、黄河文化的厚重底蕴。这里是文化富矿,特别吸引我。回去之后我会讲好黄河故事,让更多的人走进河南、了解河南。”匈牙利《世界中国》杂志记者维克多说。

  邹雅婷(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邹雅婷 【编辑:叶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今年上半年云南出入境人员同比上升228%

2月20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受寒潮影响,2月20日至2月23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将自北向南先后出现降温,日平均或最低气温普遍下降8~12℃。其中,湖南南部、贵州东部、广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累计降温幅度可达20℃以上。2月20日至22日,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习语|两会上,总书记关心的那些事

当年玄奘西行取经归来,在于阗驻留良久,《大唐西域记》对此着墨颇多,书中写道:“昔者,此国虚旷无人,毗沙门天于此栖止。无忧王太子在呾叉始罗国被抉目已,无忧王怒谴辅佐,迁其豪族,出雪山北,居荒谷间。迁人逐牧,至此西界,推举酋豪,尊立为王。当是时也,东土帝子蒙谴流徙,居此东界,群下劝进,又自称王……”说的是,在无忧王(即印度阿育王)年代,他放逐了一批豪族,由西往东翻越雪山,而东土帝子由东往西,双方都来到今天的和田地界定居、称王,双方发生战争,东土帝子一方胜利。

十月天宇演出单出炉:日月星辰奏响美妙“夜曲”

安吉青创学院内,人才会客厅、教室、餐厅、公寓、公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围绕1+10+N培训体系,其将重点打造“乡村主理人孵化地”青年乡创培训品牌,培养符合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等就业创业发展的十大技能人才,提供一站式创业就业服务。

韩国市民团体集会抗议福岛第二轮核污染水排海

2023年6月7日到6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上海辰山植物园—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厦门大学、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林芝市波密县林业和草原局、“野性中国”工作室、720云平台等组成的中国巨树科考队,走进林芝市波密县易贡乡等地,顺利完成了藏南柏木巨树群落的综合科考。

十项利企便民海事服务支持长三角发展

蒙特罗表示,这是他第二次来中国。上世纪90年代,他曾作为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代表来到北京,此次再来,发现北京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让他感到“既亲切又惊讶”。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